作為一個在光伏圈待了很久的人,在看過了世界各國各種補貼方式之后,我對金太陽政策的整體感受只有如題的兩個字:別扭。
金太陽是中國最早的光伏鼓勵政策,補貼方式是按安裝量給予一定比例的初始安裝補貼。這個政策的大致含義是:中央財政撥出專款,用以補貼項目
后來由于我換崗,就沒再接手做這個事情。聽說到2012年這個問題才得到解決,怎么解決的我也不得而知,但是公司1.1MW的組件風吹日曬了三年,這事兒是真的。 我為什么覺得金太陽政策別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細則不明確。也許是文件的制定者從沒想過從下往上做一個項目會遇到些什么困難,這才從上往下出臺了一個無法雙向暢通的政策。 舉個例子來說吧。項目申報獲批后,企業(yè)向省財政提交資金申請報告后,就可得到這筆撥款,可是得到撥款后多長時間內要開工,細則沒有規(guī)定。再比如,項目完工后,滿足什么樣的驗收標準就可以獲得并網(wǎng)批準,電力公司沒有給出過完整的文件,財政、能源、科技三個口的職能部門也覺得這事不是他們該管的事情,所以并網(wǎng)就該是業(yè)主自己去找電力公司,對于業(yè)主一次次的碰灰碰壁,大家都表示愛莫能助。那一年碰到過這事的金太陽業(yè)主不在少數(shù),大家從電力公司得到的答復也都差不多:“垃圾電會沖擊電網(wǎng),電能質量不過關!薄盁o法調度多余電量,你就不能少裝點兒?”“不具備并網(wǎng)條件,用電安全無法保障!弊羁鋸埖氖牵以犨^有電力公司跟業(yè)主談條件:花錢買一套電力公司指定的變電柜就可以并網(wǎng)。這套設備,電力公司報價70萬,市場價格40萬。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事情總在發(fā)展變化中往好的方向發(fā)展。金太陽也是。但是細則不細這個問題,始終存在。2011年起,出現(xiàn)的一批投機土豪,則完全破壞了金太陽的游戲規(guī)則。2011年,光伏出口大幅度下滑,眾多的太陽能設備生產商急需訂單。他們放寬了付款條件,延長了承兌和信用證時間,降低了價格,甚至拋出低于成本的價格,以期望可以暫時割肉來渡過難關。金太陽的細則漏洞開始被投機者給鉆了。他們寫申報,將組件和逆變器價格碼得高高的,獲批后拿到了70%的初始安裝補貼后,并不著急去建設,而是拿著資金挪為他用。更有甚者,從可研開始就一路偽造假章,反正收文件的人可不會挨個去考察這個章是真是假。此時的組件價格一路大幅下滑,很多投機者正是看準金太陽中沒有規(guī)定“拿補貼后何時開工”這一點,持幣觀望。很多項目商,拿到補貼后兩三年才動工,卻被免于追究責任。等到組件價格下滑了30%,他們再出手買貨。 更有不良商人,拿著獲批的項目到處和組件廠家談合作:“反正你板子也賣不掉,不如你墊資、先賒給我?”或者“你拿組件來入股吧,我們拿到尾款30%后,把項目賣掉,你可以獲得20%以上的利潤啊,這比你虧本賣組件強吧?” 這些存心投機的開發(fā)商,在項目建設時盡量壓低成本,材料、施工,一切都要最低價,導致工程質量差得一塌糊涂。電力部門當然不能同意這些明顯不合格的項目并網(wǎng)。無法并網(wǎng)后,開發(fā)商完全不著急解決問題:反正那70%我早就拿到了,刨掉這些建設費用,還賺了一大筆呢。至于合作伙伴和供應商的錢,who ca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