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成视频人成色9_日韩国产色色色色_俄罗斯在av极品无码天堂_国产一级Av片在线观看

兩毛錢,單晶VS多晶的生死戰(zhàn)爭

小陶 來源:solarzoom 編輯:凌月 硅片單晶多晶
  2012年5月份開始,在疲弱的市場環(huán)境中,單晶組件的銷售難度開始遠大于多晶組件,目前還在生產的單晶企業(yè)已經不多,估計業(yè)內停產率已到了85%以上,很多以前切單晶的切片廠改切了多晶,做單晶電池的廠商改線后開始做多晶電池,使得多晶方面的競爭壓力也變大,多晶組件價格下降后,反過來單晶的日子更加堅難
上表中,第一列是單晶的轉換效率,第一行是多晶的轉換效率。主表數據為電池瓦數比。計算方法:電池瓦數比=多晶轉換率*多晶面積/(單晶轉換率*單晶面積),本表可以對比到最終組件,但是要考慮單晶和多晶的封裝損耗是有差異的。

  從表中可以看出,電池瓦數比小于1時說明同一張硅片單晶要比多晶的瓦數要多,只要單晶比多晶的轉換效率高0.5%,就可以保持住瓦數優(yōu)勢。正常情況下,單晶和多晶如果同時做到一樣的瓦數的電池片,兩者的成本差在0.2元/片左右,這是無法消除硅片間的價格差,也無法消除兩者的硅錠的加工差的。

  所以,未來的競爭同樣面積的組件單晶最好能比多晶高出5%-10%,而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是和成本相關,在此不做詳細討論。

  選擇單晶組件還是選擇多晶組件?

  其實,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的售價高低,不完全由各自的成本決定,主要還與同樣裝機容量下,不同規(guī)格瓦數組件導致的人工,支架,地基,電纜的直流部份以及物流成本等等相關。

  簡略模型,不算地價。國內這部份的價格一般在2-4 元/W,國外一般在3-6 元/W。日本和美國的更高。與面積相關的那部份計算,分為屋頂,地面,屋頂又分普通平面屋頂和鋼斜面屋頂,地面就更加復雜,本文模糊處理。下面給出相應的模型。3

  合理溢價差的簡約計算模型,合理溢價差=每W變動價格—每W變動價格*標準單位面積組件的峰瓦/對比組件的峰瓦。當對比組件的價格高于合理溢價時,對比組件的性價比將偏低,組件不好賣。反之,則不然。當然實際結果要略復雜一些。

  (1)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40W 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在上表中,以240W為基礎來計算,假設其它與瓦數有關的人工、支架、地基、電纜的直流部份以及物流成本為3.5元/W,當多晶240W報價為4.5元/W時,其245W的合理報價應該為4.571元/W,當其實際報價高于這個價時,自然就不好賣。當品牌企業(yè)的多晶240W報價為4.8元/W時,其250W的合理報價應該為4.94元/W,265W的合理報價應該為5.13元/W,當其實際報價高于這個價時,同樣就不好賣。

  目前國內這部份與W數相關的成本在極限條件下可以做到2元/W左右,故單晶270W對多晶240W的極限的合理溢價差應 該是0.222元/W,所以國內的單晶生存異常堅難。當然國內大型地面電站的建設一般的地基做得比較堅實,普遍的成本是在3元/W左右,一般情況下直流電纜,支架地基和水泥墩的價格是與國家宏觀經濟相掛勾的,而人工成本總體上漲。

  而國外這部份價格差可能要4-6元/W,合理價格價將加大,特別是日本,其它部份上到7元/W后,每W的合理溢價差大約是3分錢左右,故單晶在國外特別是日本還是有相當的市場的。

  (2)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片156*156的250W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3)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60W 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從上面幾張表中可以得出一結論:隨著單位面積的多晶組件標板從240W到250W到260W,同樣面積的單晶組件假設只比標板高10W,其合理溢價差是在減少的,所以單晶電池對轉換效率的增加更迫切。

  1 \9 n事實上最后的成交價格還與付款方式以及成交數量有關,比如品牌品質無差別的兩個240W多晶組件,一個報價4.5元/W但是要求先錢后貨,另一個報價4.6元/W,可以先貨后錢承兌半年的。估計做為電站方選擇用后者的會居多。

  ) 小結,目前硅料的到港/到廠價格為13-16萬/噸,化學法的硅料廠全線虧損。單晶圓棒的市場價為25萬/噸左右,方棒價格再加1萬/噸左右的開方費,有價無市,成交低迷。單晶方棒對多晶方錠的加工費差基本上在8-9萬/噸。目前只剩下單晶一線成本水平的企業(yè)還在生產,基本上可以認定自7月份開始所有的單晶拉棒企業(yè)都是凈損的。0

  單晶組件與多晶組件的對決已經白熱化,目前單晶明顯處于劣勢。下降通道形成后要想轉變是很難的。

  單晶的路怎么走?

  那么單晶是否就此死掉?未必!正如前面的分析有以下幾條路可走:

  一,在不過多增加電池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單晶的轉換效率。

  二,在保持電池環(huán)節(jié)能做下去的前提下,增加每單位重量硅錠的出片數。

  三,降直拉單晶的成本。

  (1)到電價低的地方建廠;

  (2)改熱場結構和工藝參數,降電耗;

  (3)國產石英砂的提純提質,降石英堝的成本;

  (4)增加熱場的使用壽命;

  (5)加大投料量,降單位的拉晶成本。

  如果主流生產技術能達到以下幾個指標的話,市場結構將可能發(fā)生決定性的逆轉。

  (1)單晶方棒和多晶方錠的加工費差降到70元/KG以下。

  (2)主流的每KG的方棒/方錠的出片數增加到60片以上。2

  (3)單晶的轉換效率在多晶的轉換效率的基礎上再高出15%以上。

  小結

  全文我都沒有提兩毛錢的事,但是明白人都可以看出來,兩毛錢就可以逆轉整個晶硅市場了。(文/小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