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zschke也是德國光伏企業(yè)SolarWorld的副總裁。SolarWorld自2011年起結束了美國和德國的部分生產經營。
在2004年,中國光伏產業(yè)還默默無聞,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面板生產國,占據了歐盟市場80%的、全球市場65%的份額,歐洲和美國的光伏企業(yè)則節(jié)節(jié)敗退。
在歐洲,挪威的REC公司已經關閉了所有挪威國內的硅片和電池片生產。英國公司BP-Solar于2011年9月宣布停產。德國的PhoenixSolar從2011年11月開始裁員。而曾經是德國最大也是全球領導者的Q-Cells公司于2012年4月宣布破產,隨后被韓國的韓華化學收購。
在美國,太陽能組件制造商Evergreen于2011年8月破產。光伏上游企業(yè)MEMC在2011年11月也宣布了全球范圍內的重組、裁員和產能削減。Solyndra、BeaconPower兩家公司,在分別獲得了美國政府5.35億美元、4300萬美元的貸款擔保之后,仍抵不過市場的逆流,于2011年相繼倒閉。
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貿易法教授陳治東向《財經》記者坦言:“歐盟委員會立案調查,這很正常,因為歐盟有反傾銷法。歐盟的企業(yè)依據法律提出反傾銷調查的申請,歐盟委員會也有法律義務來立案調查。”陳治東也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高鵬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磊是國內經驗最豐富的反傾銷訴訟律師之一,正在代理國內光伏企業(yè)在美國和歐盟的反傾銷官司。他認為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完全在意料之中!俺菤W盟放棄光伏制造環(huán)節(jié),否則不會坐視中國企業(yè)通吃這個市場!
歐盟委員會的官方材料顯示,EUProSun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包括中國出口商對于歐盟市場構成價格傾銷(售價低于成本價格),以及傾銷對歐盟相關產業(yè)造成了損害。因此,歐盟委員會決定展開反傾銷調查。
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從立案到終裁,可能長達15個月。立案調查啟動后的9個月內(本案是到2013年6月),歐盟委員會將公布其初步的結論。在初步裁定“傾銷”和“損害”均成立且存在因果關系的情況下,就可以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6個月后(本案是2013年12月),歐盟委員會將作出“傾銷”和“損害”的最終稅率裁定。
劉慧娟告訴《財經》記者:“EUProSun也提交了反補貼的申請,歐盟委員會應該在10月下旬就反補貼立案調查!
讓中國企業(yè)希望猶存的是,歐盟委員會有一個稱為“歐盟利益測試”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測試結果顯示征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不符合歐盟整體利益,那么歐盟委員會就有可能不征稅。
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歐洲區(qū)合伙人GeorgeBerrisch有20年歐盟委員會行政訴訟的法律經驗。他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委員會的利益測試機制并非簡單從商業(yè)利益出發(fā),還有政治考量。因此假如利益測試認為征稅不利于歐盟整體利益,那么即使傾銷和損害確實存在,也仍會作出不征稅決定!
作者: 來源:財經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