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處于三伏天的惠州,太陽異常毒辣,氣溫高達35℃。但對于惠東縣多祝鎮(zhèn)聯(lián)新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干部張金華來說,太陽越曬,他越開心——這意味著村子后山的那片光伏基地將“曬”出更多錢。
繞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記者跟著村干部走了約2公里,來到聯(lián)新村后面的半山坡,562根水泥柱撐著3394片太陽能電板
8月10日,處于三伏天的惠州,太陽異常毒辣,氣溫高達35℃。但對于惠東縣多祝鎮(zhèn)聯(lián)新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干部張金華來說,太陽越曬,他越開心——這意味著村子后山的那片光伏基地將“曬”出更多錢。
繞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記者跟著村干部走了約2公里,來到聯(lián)新村后面的半山坡,562根水泥柱撐著3394片太陽能電板,壯闊而整齊的陣容出現(xiàn)在記者眼前。這里是該村占地17畝的光伏發(fā)電基地。
惠東縣多祝鎮(zhèn)聯(lián)新村的光伏項目占地17畝,是惠州最大光伏扶貧項目。 資料圖片
“從6月28日到昨天(8月9日),一共運營了43天、105.97個日照小時,累計發(fā)電量158955度,發(fā)電量最多的一天是5190度,天氣不好、最低的時候是1024度,昨天發(fā)電2915度。”來到基地,張金華顧不上擦去額頭的汗水,一邊走一邊介紹。電表上每天更新的數(shù)據(jù),他都了如指掌。
聯(lián)新村的光伏基地是惠州光伏扶貧項目的一個縮影。2016年開始,惠州市緊緊圍繞“村村有物業(yè)、戶戶有就業(yè)、人人有收入”的目標,通過實施“十大扶貧模式”,多措并舉確保如期實現(xiàn)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攻堅目標。其中,光伏扶貧是實現(xiàn)“村村有物業(yè)”和“人人有收入”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市推廣的“十大扶貧模式”之一。
貧困戶在家坐享“陽光收入”
今年4月20日動工,6月28日竣工,僅僅兩個多月,這個投資750多萬元、惠州市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就建成并開始運營。剛運營的時候,對項目感到新鮮的村委會主任吳國和時常跑到后山去看電表!耙惶彀l(fā)了多少電,就意味著有多少錢進來了。”他樂呵呵地說。
從7月份運行的情況看,該村扶貧工作組預計每月發(fā)電量在10萬度到11萬度之間,按0.98元/度的并網(wǎng)價格,半年將達到58.8萬元!耙荒晗聛恚262名貧困人口平均每人將分得3600元,比預測的3400元/人要多!睆埥鹑A高興地說。
其實,在這個大項目落地之前,本村的貧困戶蔡金水就享受到光伏扶貧的紅利。2016年5月,為了增強本地貧困戶和村干部的信心,作為幫扶單位的市政協(xié)決定在蔡金水家投入約4.2萬元,安裝一個5.3kW的光伏電站作為示范項目。之所以選擇這個家庭,一方面是因為蔡金水的妻子患了重病,家有老人,兩個小孩還在上學,家里就一個勞動力,比較貧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的家是平頂房結構,適合安置光伏發(fā)電設備。
一個月后,蔡金水家的光伏發(fā)電項目開始運營。為了發(fā)更多的電,他幾乎每天都拿抹布擦掉發(fā)電板上的灰塵。2016年下半年,這個貧困家庭獲得3600元的收入,今年全年的收入預計達到8000元左右,大大加快了脫貧步伐。
這樣的好事也落在了博羅縣麻陂鎮(zhèn)洪湖村貧困戶黃月來的頭上。2016年完成危房改造后,黃月來的新房子剛好適合建戶用式光伏發(fā)電站。洪湖村“第一書記”、市審計局駐村干部鄭忠業(yè)和村兩委商討之后,在他家啟動光伏項目建設,一年收入超過3000元。看到黃月來嘗到了甜頭,一直在觀望的其他貧困村民紛紛希望能夠在自家上馬光伏項目。
扶貧工作組了解到,光伏發(fā)電項目越集中,成本越低、發(fā)電效果越好,于是決定在村委會樓頂和門前廣場建設一個裝機容量達到80千瓦的村級光伏發(fā)電項目,這個項目的資金來自縣里的扶貧專項資金、幫扶單位和村里自籌,項目每年的收益,村集體占三成,剩下的七成分給貧困戶。據(jù)鄭忠業(yè)計算,村里14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平均可以獲得約5500元分紅,村集體每年也可以獲得超過3萬元的收益。一個光伏項目既增加村集體的收益,也給貧困戶帶來一筆長期穩(wěn)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