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huán)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實現(xiàn)首次放電,多家外媒表示,這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法國BFMTV電視臺網(wǎng)站報道截圖5日,法國BFMTV電視臺網(wǎng)站報道稱,中國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L-2M實現(xiàn)首次放電,是中國研究生產(chǎn)清潔能源的重要一步。該報道寫道,中國是世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huán)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實現(xiàn)首次放電,多家外媒表示,這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
法國BFMTV電視臺網(wǎng)站報道截圖
5日,法國BFMTV電視臺網(wǎng)站報道稱,中國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L-2M實現(xiàn)首次放電,是中國研究生產(chǎn)清潔能源的重要一步。
該報道寫道,中國是世界上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報道稱,HL-2M的成功放電為中國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奠定了堅實基礎。
物理學家組織網(wǎng)PhysOrg報道截圖
物理學家組織網(wǎng)PhysOrg4日報道,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標志著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
該報道稱,中國HL-2M之所以被稱為“人造太陽”,是因為裝置內(nèi)的放電溫度能夠達到1億攝氏度以上,是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
該報道表示,HL-2M是中國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中國希望借助“人造太陽”,為人類提供無限清潔能源。
作者:任麗君 來源:中國網(wǎng)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