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10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發(fā)揮主導作用——德國企業(yè)面臨壓力 中國正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入大量資源。尤其在風能領域,中國處于領先地位,并使德國企業(yè)面臨壓力。全球能源監(jiān)測顯示,與光伏系統(tǒng)一起,中國正在建造輸出功率為339吉瓦的風力渦輪機,相當于全球在建容量的64%。
中國正在大力投資碳中和技術。根據芬蘭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這些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約能達到40%。與此同時,中國的風電企業(yè)也正在進軍德國市場。十大風力渦輪機生產商中只有三個不是來自中國。德國風電系統(tǒng)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國制造,目前風力渦輪機所需的永磁體約90%來自中國。
德國在能源轉型中依賴海上風電場。因此,德國國內企業(yè)必須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
德國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海上風電場一直依賴西門子歌美颯、維斯塔斯和通用電氣等公司,但現(xiàn)在,中國風力渦輪機受到青睞。
博爾庫姆正在建設一個擁有16臺由中國制造商制造的渦輪機的風電場。投資者提到,風電場的招標設計增加了價格壓力。人們擔心,招標中不斷增加的價格壓力將迫使風電場運營商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建造系統(tǒng),以實現(xiàn)其回報目標。這將是一個挑戰(zhàn),特別是對于近年來遭受需求疲軟之苦的公司而言。
而中國填補了這一空白,因為中國企業(yè)可以提供相對較低的價格。德國海上風電基礎設施制造商Steelwind Nordenham負責人表示:“我們面臨一個新的現(xiàn)實——沒有中國,我們就無法實現(xiàn)風電能源轉型!保ㄗ髡唏R克斯·謝弗,冉娜譯)
作者:冉娜譯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