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對全球都顯得尤為艱難的上半年,半導體行業(yè)對疫情施加的負面影響卻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抗性與彈性。7月,三星電子、臺積電、德州儀器、SK海力士等半導體廠商紛紛發(fā)布2020 Q2業(yè)績報告,幾乎所有企業(yè)交出的半期答卷都或多或少地超出了市場預期,本文的主角正是這其中的兩家晶圓大廠,臺積電和三星電子。
2020第二財季,臺積電凈收益達41億美元,而三星電子則為67億美元,不過三星尚未細分各業(yè)務部門的表現(xiàn),因此晶圓代工部分的具體利潤為多少暫時不得而知,但6月韓聯(lián)社給出的營收預測是在36億美元左右。
自從2017年將晶圓代工從系統(tǒng)LSI業(yè)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三星電子晶圓代工,三星就一直想取臺積電而代之,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不過雖然三星奮力追趕,但是就目前看來,在短時間里它依舊越不過臺積電這座大山。
根據(jù)《日經亞洲評論》給出的數(shù)據(jù),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占據(jù)了整整51%的份額,而三星市場占有率僅為18.8%,緊跟其后的是格羅方德、臺聯(lián)電以及中芯國際。而這種市場占有情況在短期內應該也不會發(fā)生多大改變。 明明好像制程工藝相差不多,但這近三倍差距的的市場份額因何而致?
首先是客戶方面。就拿5nm制程工藝來說,臺積電5nm的客戶要遠遠多于三星,且個個都是行業(yè)巨頭,蘋果、AMD、高通,再加上被封鎖前的華為,而三星方面除了英偉達實行雙供應鏈政策,高通若即若離外,也就沒有其他大客戶了。
說到蘋果,很多人也知道三星一開始才是蘋果的合作對象,從2010年蘋果將A4芯片交由三星代工開始,到之后的A5、A6、A7,蘋果和三星也有過長時間的通力合作階段,但問題在于三星并不像臺積電奉行“只做代工,不與客戶競爭的永續(xù)性原則”,三星本身也是家手機廠商,和推出iPhone 4后的蘋果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而雖然急于減少對三星的依賴,但當時蘋果對臺積電的產能及工藝都持懷疑態(tài)度。面對蘋果的擔憂,臺積電專門為蘋果擴建產線,并新建了一條蘋果A8芯片研發(fā)生產線。且為了避免與三星的IP爭端,當時的臺積電派出一組人到蘋果,花了約兩年時間,重新設計出三種A8方案,完全繞過三星IP,讓蘋果順利轉單,這也間接說明很多人對臺積電專業(yè)代工,沒有設計能力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雖然A8芯片被臺積電截胡,但是2015年,三星仍舊爭取到了A9的部分訂單,剩下的那部分自然是被臺積電承包。當時,臺積電采用的是16nm制程工藝,而三星采用的則是號稱更為先進的14nm制程工藝,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
先是在生產過程中,三星的良率低于臺積電,之后在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的實際測評中,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三星產A9芯片功耗控制不如臺積電,這個問題還讓蘋果頗耗了一番功夫去解決,也直接導致蘋果16年將A10處理器訂單全部交給了臺積電。
16年失去A系列芯片這個大訂單之后,三星調整了自己的定價,利用產能過剩的優(yōu)勢,拉來了高通、AMD、英偉達及特斯拉這些新客戶。當時,臺積電里有人勸張忠謀也這么做。但是張并沒有采納這個提議。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即使沒有價格優(yōu)勢,臺積電依然憑借著它先進的工藝,穩(wěn)定的良率和充足的產能拿到了來自包括華為、比特大陸、高通、蘋果在內的眾多大客戶的訂單。三星未能如預想中的那樣撼動臺積電在行業(yè)內的領頭位置。
客戶的質量及多少必然會直接影響到市場份額,但同樣受其影響的另一點通常會被人忽略,那就是研發(f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