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成视频人成色9_日韩国产色色色色_俄罗斯在av极品无码天堂_国产一级Av片在线观看


五大電力企業(yè)風電大幅虧損 電網限電成主因

2012-04-04 09:39:58 太陽能發(fā)電網
3月29日上午九點,北京希爾頓逸林酒店三樓宴會廳內,第二屆中國新能源并網接入國際峰會正在舉行。這間偌大的房間內并沒有擺滿桌椅,但即便如此,過多閑置的座位恐怕還是讓攝影師們?yōu)榕某鲆粡埛磻F場熱烈情形的圖片而發(fā)愁。   發(fā)言臺上,一位專家情緒高昂的復述著我國宏偉的風電發(fā)展目標、展望著風電具有商業(yè)化

  3月29日上午九點,北京希爾頓逸林酒店三樓宴會廳內,第二屆中國新能源并網接入國際峰會正在舉行。這間偌大的房間內并沒有擺滿桌椅,但即便如此,過多閑置的座位恐怕還是讓攝影師們?yōu)榕某鲆粡埛磻F場熱烈情形的圖片而發(fā)愁。

  發(fā)言臺上,一位專家情緒高昂的復述著我國宏偉的風電發(fā)展目標、展望著風電具有商業(yè)化前景的未來;臺下聽眾則略顯倦怠,有人隨手翻閱著會刊,間或還張開嘴深深地打個大哈欠。

  從臺上看至臺下,像極了這些年的風電產業(yè) “雞血”散盡后疲態(tài)盡顯。2011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1650萬千瓦,與去年新增1892萬千瓦相比呈下降趨勢,同比增長為負。這意味著,風電自2005年以來連續(xù)5年持續(xù)升溫的趨勢在今年開始出現轉折。

  這個數字的變化,實際上只是風電行業(yè)“國進民退”的另一個注解。

  “2011年,五大發(fā)電集團中除了華電、國電的風電新增裝機同比略有下降之外,其余三家均有增長,五大發(fā)電集團在全國風電新增總量的占比由2010年的49.3%提高到去年的58.2%!比A電新能源公司總工程師袁凱峰表示。

  但競爭對手的減少,并未讓這幾家巨型發(fā)電集團的日子更好過一些。華電新能源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風電發(fā)電量達501億千瓦時,同比增速81.41%,而2011年風電發(fā)電量約706億千瓦時,增幅僅40%,電量增速出現大幅下滑。

  更難看的是風機設備的等效利用小時數。“五大發(fā)電集團的利用小時數都出現了負增長。除大唐新能源(01798.HK)以外,基本上都減少了200小時左右。”袁凱峰說。

  最終的結果,是去年風電行業(yè)首次出現開發(fā)商虧損的情況。所有的變化都與一個詞相關,那就是“限電”。盡管電網公司多次聲稱已經盡最大努力來確保風電的并網,但至少現在看起來效果仍不顯著。

  當風電領域經歷“國進民退”后,風電企業(yè)與電網企業(yè)在“限電與棄風”的博弈,或將不再是“散兵游勇”與“正規(guī)軍”的談判,而是電力大佬與電網大佬之間的較量。

  五大電力企業(yè)風電大幅虧損

  當了11年龍源電力(00916.HK)的總經理,謝長軍總結自己只做了一件事打造一條產業(yè)鏈!褒堅词侨^程管理,從前期冊封、設計咨詢、設備采購、運行監(jiān)控、檢修維護、技術研發(fā),甚至到CDM開發(fā),我們都是自己做!敝x長軍告訴本報記者。

  謝的功夫并未白費。據龍源電力2011年年報,即使在形勢如此不堪的去年,龍源仍然實現新增裝機2042兆瓦,凈利潤26.38億元。

  “龍源是情況比較好的,但是一些企業(yè)也出現了虧損。”袁凱峰說,“風電旱澇保收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整個行業(yè)的經營狀況都在變得艱難!

  與以往風電利潤可以為火電虧損補缺的情況不同,由中電聯發(fā)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去年7月,五大發(fā)電集團的風電業(yè)務利潤虧損1.4億元,利潤環(huán)比6月降低8.2億元。

  “這確實與7月是小風季的原因相關,但出現虧損也可能將是行業(yè)的趨勢,值得注意。”袁凱峰表示。

  讓一眾業(yè)主們感到資金壓力的,還有“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為其所帶來的財務費用的劇增。

  華電新能源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7月,五大電力集團的財務負債總額達到24823億元,同比增加17.23%,累計發(fā)電財務費用528.32億元,同比增加33%!氨J毓烙嬑宕箅娏瘓F全年累計發(fā)電的財務費用將超過1000億元!痹瑒P峰說。在如此背景下,一些開發(fā)商不得不對風電項目的選擇慎之又慎,使得風電新增裝機速度受到制約。

  實際上,去年風電整條產業(yè)鏈都在想辦法壓低成本,以風機整機為例,其平均價格水平已經從2008年的6000元/千瓦降低至去年的3400元/千瓦。受此帶動,風電場的開發(fā)成本也得到有效降低。

  “2009年行業(yè)平均開發(fā)風電場的造價是9320元/千瓦,2010年是8295元/千瓦,這個價格在去年降至7900元/千瓦。”謝長軍表示。

  設備價格的下降對于開發(fā)商來說自然是利好,但仍難改變去年不少開發(fā)商虧損的事實。而袁凱峰則擔心,價格大幅下降可能帶來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問題!皳煌耆y計,去年稱得上惡性事故的就有30多起,給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

  五大電力與電網博弈加?

  “制約風電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在哪里?”對于袁凱峰眼里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多數人可能都會給出同樣的答案:限電。

  實際上,即使是春風得意的龍源,在去年也飽受限電之苦。謝長軍向本報記者透露,龍源的設備平均可利用率是97.78%,設備利用小時數是2230小時,去年由于風資源的下降和電網限電的一些影響,利用小時數降到了2026小時。

  “因為去年限電,龍源公司大概損失了100小時的小時數,總的限電量超過了發(fā)電量的10%以上,最嚴重的地區(qū)內蒙古東部達到了30%,黑龍江、吉林達到了20%!敝x長軍說,“去年限電龍源大概損失了50億元。”但即便如此,龍源依舊是行業(yè)里損失較小的企業(yè)。華電的設備利用小時數減少了500小時,達到

  491小時。袁凱峰坦言。

  據了解,2008年全國風電企業(yè)因電網限電損失的電量約為2.96億千瓦時,而2011年限電量已超過15億千瓦時,約占風電總發(fā)電量的12%。其中,五大發(fā)電集團累計棄風又占到棄風總量的90% 以上。

  每每談及此處,謝長軍都不忘打趣,“我跟電網某領導開玩笑,我說把我們去年損失的50億元分一半給電網,限電情況可能就沒有了!

  實際上,長久以來,電網都被認為在可再生能源并網上缺乏積極性。但謝長軍和袁凱峰都不忘提及:在過去的一年電網已經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根據國家電網的數據,2011年國網累計建成電網送出線路達到2.62萬公里,建成風電送出變電站25座,變電容量達到3770萬千伏安。

  即便如此,因為新疆、內蒙和甘肅等風電基地當地的負荷需求不足,跨省區(qū)送電受阻所帶來的限電情況依舊明顯。

  “2010年國網積極推進大型風電送出工程和相關跨省區(qū)送電工程的前期工作,完成了西蒙到南京、哈密南到鄭州、哈密北到重慶等特高壓輸出的可研工作,在可期待的未來,送出問題將得到改善!眹W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

  但質疑者提出,跨省區(qū)送電的問題已經在“十一五”前提上議事日程,遲遲沒有得到解決的原因是,國網所倡導的交流特高壓電網并非解決風電上網的上策!叭毡尽⒚绹劝l(fā)達國家已經放棄了這條技術線路,因為用交流特高壓電網將區(qū)域電網連接起來,很可能產生大規(guī)模停電,而且輸電投資大、損耗大,并不經濟!币晃粯I(yè)內人士稱。

  袁凱峰證實了這樣的說法,他舉例,“有測算說把蒙西的風電送到江蘇和浙江,度電成本在6-7毛,而在江蘇本地建設風電項目,成本也就是6-7毛/度!

  智能發(fā)電或為突破口

  數據分析公司Power eTrack對2010年美國、德國、中國和印度的發(fā)電組合中各種能源形勢的配比做了調查,結果顯示,中國2010年總發(fā)電量4373TWH,其中煤電占到78%的比重,其次是水電為15%,風電和核電分別約占2%,油、氣發(fā)電各自僅占1%,生物質發(fā)電、地熱發(fā)電和光伏發(fā)電的比例則更小。

  相比之下,4個國家中德國的發(fā)電組合相對更平衡,其中煤電占比43%,核電為22%,燃氣發(fā)電為14%,風電為7%,水電為4%,地熱、生物質和光伏發(fā)電均占到3%的比例,油電的比例為1%。

  “盡管如此,德國的煤電也太高,這樣的能源組合對新能源的并網幫助有限!狈遏斂烧f。

  TUV南德集團智能電網項目經理Christian Dirmeier表示,此前德國宣布大幅下調光伏補貼的原因,除了認為光伏發(fā)電的效率并沒有預期高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去年光伏裝機發(fā)展過快,而電網中“靈活”的電源占比過低。

  “煤電的靈活性較差,能夠高效調峰的"動態(tài)"能源相對較少!盋hristian Dirmeier說,“德國如今也希望要平衡電網中各種能源的配比!

  實際上,風能、太陽能的不穩(wěn)定性一直受到電網的詬病,其總量過大后對電網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成為電網不愿接納新能源的最主要原因。

  Christian Dirmeier介紹,作為新能源的使用大國,德國在電網建設方面的花費是5000億歐元,但每年仍有20%的電能損失!爸悄茈娋W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更加穩(wěn)定,而且?guī)椭鷱S家在傳輸與通信過程中更順暢和減少損失!

  在范魯可看來,除了智能電網,電網企業(yè)則應該探索智能的發(fā)電。不同于以往的燃氣輪機,"智能發(fā)電"機組要能快速增減負荷,并不受增減次數的限制!霸趩1分鐘內給電網輸送兆瓦數量級的電力,5分鐘內從啟動達到滿負荷,1分鐘內可快速停機。”范魯可解釋。

  他表示,“智能發(fā)電”機組的成本每千瓦造價約在500歐元,相對于傳統的燃氣輪機較高,但單機運行效率也更高,并可最大程度減少在調峰時機組維修所帶來的高成本。

  “如果在發(fā)電側便能做到智能,再加上智能電網的運用,包括儲能和水電、氣電等靈活電源,新能源在電網中的占比原則上是可以無限大的!狈遏斂煞Q。



作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admin

太陽能發(fā)電網|www.baolechen.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