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嘗試在國內首次對中國城市能源發(fā)展做出一個可能粗略但相對完整的素描畫像。” 10月18日上午,“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和國際能源變革論壇聯合隆重開幕!澳茉崔D型成果發(fā)布會”率先登場,發(fā)布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青海9日100%清潔電力實踐》、《中國城市能源報告(2018)-總體特征與樣本發(fā)現》等六項成果。作為首個《中國城市能源報告》的成果發(fā)布人,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長、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李偉陽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中國城市能源報告(2018)-總體特征與樣本發(fā)現》共58頁,分三個部分、九個篇章。報告第一部分,希望通過回望歷史和凝眸時代兩個篇章,獲取理解中國城市能源發(fā)展的歷史視角與全球視野。第二部分,五個篇章,分別闡述了中國城市能源的總體特征、工業(yè)用能特征、建筑用能特征、交通用能特征,以及對40個樣本城市的分析發(fā)現。第三部分,通過兩個篇章分別闡述了中國城市能源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和中國城市與能源協同發(fā)展方向。
報告用5個關注、36個發(fā)現、8個挑戰(zhàn)、9個展望的新穎方式勾勒出了中國城市能源發(fā)展的“素描畫像”。
一、城市能源總體畫像
能源消費總量特征:兩個高度集中。
我國能源消費高度集中于城市。中國城市能源消費總量占比達到85%,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城市能源消費高度集中特征明顯。
能源消費空間分布高度集中。中國城市能源消費在空間分布上呈現明顯的集聚特征,城市能源消費集中在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和數個區(qū)域中心城市,特別是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為代表的大型城市群能源消費高度集中。其中,2016年長三角 26 市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的 2.2%、地區(qū) GDP 約占全國的 18.5%、能源消費約占全國的 12.6%。相比而言,美國、歐洲的城市能源消費空間分布更加分散。
能源消費結構特征
煤炭和工業(yè)用能“兩個高占比”特征顯著。2016 年,我國城市能源終端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 38.5%,成品油占比 25%,電力占比23.7%,天然氣占比 7.6%,熱力占比 5.2%,煤炭在終端能源結構中依然呈現高占比特征。并且,我國煤炭能源消費占比大大超過國際一流城市水平,其中香港終端能源消費煤炭占比 17.6%,東京終端能源消費煤炭占比 12%,巴黎、倫敦、新加坡的城市能源消費煤炭占比最高也僅在 1% 左右,煤炭消費微乎其微。
2016年,我國城市用能結構中,工業(yè)用能占比70.7%,建筑用能占比 18.6%,交通用能占比10.7%,工業(yè)用能在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yè)用能占比總體超過約 30 個百分點。
城市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保持較高水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是衡量國家和城市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和電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2016 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22%,超過世界平均水平3.5 個百分點,電能占城市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23.7%,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5.2 個百分點,城市能源消費電氣化水平較高。但與巴黎、倫敦、東京、香港等一流城市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其中巴黎終端能源消費占比為33.33%,倫敦為30.56%,東京為35.45%,香港為42.52%。
城市能源能效特征
城市能源能效總體水平提升迅速。1990 年至 2015 年,我國單位 GDP 能耗下降約 65%,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迅速縮小。199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到2015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
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城市綜合能效水平存在顯著差異。2017 年,我國單位 GDP 能耗最高城市能耗水平是單位 GDP 能耗最低城市的 6.6 倍。從典型城市的單位 GDP 能耗來看,處于工業(yè)化中后期階段城市的能耗水平普遍高于處于后工業(yè)化階段的城市,北京、廣州、深圳等部分進入后工業(yè)化階段的城市單位 GDP 能耗遠低于中國平均水平,已與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水平相當。
城市能源供應特征
城市能源供應四面八方“遠方來”特點明顯。為了滿足城市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包括煤炭、天然氣在內的大部分一次能源和電力等都需要從資源集中地送往負荷中心,與國外城市相比,我國能源供應更多地需要“從遠方來”。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qū)域已投運的特高壓輸電線路每年可使中東部地區(qū)減少燃煤近億噸,惠及 16 個省近 9 億人。
城市能源供應因地制宜“身邊來”方興未艾。截至 2016 年年底,35kV 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分布式能源項目裝機容量為 6587 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40%,小型水電占比29%,生物質能發(fā)電占比6%,分散式風電占比5%,分布式天然氣發(fā)電占比2%,其余資源綜合利用占比18%。
城市能源挑戰(zhàn)特征
城市能源環(huán)境面臨挑戰(zhàn)更為嚴峻。根據2017年全國環(huán)境統計公報數據,當年338 個城市超過 70% 空氣質量超標全年發(fā)生重度污染 2311 天次、嚴重污染 802 天次,平均超標天數78%。
城市能源治理面臨挑戰(zhàn)更為嚴峻。市場化程度、監(jiān)管能力建設、信息貫通共享、公眾參與度是我國城市能源治理面臨的四大考驗。首先,我國能源發(fā)展市場化程度不高,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huán)境成本,價格機制不完善影響儲能等新興能源設施的利用,影響城市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和能源轉型進程;其次,我國城市能源管理職能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門,能源戰(zhàn)略、能源規(guī)劃、能源法規(guī)、能源開發(fā)、市場消費、節(jié)能管理、環(huán)境保護、新能源利用等多頭管理,缺乏統籌,管理效率較低;再次,不同能源系統之間條線分割明顯,信息收集、共享機制缺乏,綜合能源利用受限,影響城市能源系統整體效率;最后,能源變革缺乏足夠的公眾參與度,需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城市能源發(fā)展信息公開制度,充分利用公眾智慧,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